《蜀河口》是杨才琎、马伯友两位蜀河人合著的历史长篇小说,精美绝伦,脍炙人口,取得惊人成功,令人敬佩。这既是他们的处女作,也是他们的成名作,可能还是他们的代表作,而最好的标签这是他们的佳作。

犹如恒口之于汉滨、池河之于石泉、长安之于平利、瓦房店之于紫阳,蜀河口在旬阳市那也是响当当的存在。3年前我去过一趟蜀河,有了直观印象,所以读起《蜀河口》来感觉特别亲切。书的前几页是我国那些文学大家贾平凹、陈彦等人的评语,言简意赅,非常中肯,他们的称赞无疑为这部书增加了分量。许多读者也好评如潮,可以感知到他们都认真读了并理解了这部书。文学大家们精彩点评,代表了读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心悦诚服地对这部小说给予应有的肯定和赞扬。

《蜀河口》以民国时期汉江这个水旱码头为背景,描绘出了这个历史名镇的兴衰史,它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向人们展示了蜀河古镇那个动荡时期惊心动魄的时代风云,人物纷呈,情节曲折,语言流畅,极具可读性。两位名不见经传的作者,写出了一部在旬阳地界儿乃至在安康文学界都值得称道的小说佳品。我不由地发出了一声惊叹:所有的用功都值得,所有的走心都划算!

愚以为,《蜀河口》的作者深谙小说创作之道,在人物、情节、语言等方面很好地把握了小说创作的要素,表现出了历史小说创作的成熟技巧。

历史烟云中一缕霞光 ——读历史长篇小说《蜀河口》

一、成功塑造了众多既有鲜明的个性也颇具典型意义的正反面人物,展现了这个地方衰落时期的巨幅全景画,充分提高了小说的阅读价值。

人物是小说的骨架,并且含钙量要求很高。人物的成功是一部小说成功的关键,只有人物的精彩才能构成小说的精彩。传统写法是小说中必有一个中心人物,其他人物和情节围绕中心人物展开和发展,那么谁能告诉我,《蜀河口》中心人物是哪一个?这部小说塑造的一百多个角色中,虽没有一个中心人物,却有着十来个非常成功令人难忘的主要人物和一些同样是成功的极具可读性的次要人物。作者善于把他们放在尖锐的冲突和矛盾中刻画他们的性格,对他们的悲惨境遇、日常行为和反面人物的冷酷残忍进行了现实主义的逼真描绘,形象丰满,栩栩如生,令人叹服。给我们印象特别深刻的如陈六爷、陈三儿、包玲儿、徐长安、马兆武,当然也包括恶魔熊亭义、土财主陶老爷等。在这些人物中,“豆腐西施”包玲儿的形象光彩照人,作者把对女性的审美观和对女性的推崇寄托在了这个少妇身上,给了她惹人上火的描写和优美动人的辞藻:“便是路过的行人脚夫,也专程到黑沟包玲儿豆腐摊去吃一碗豆花,实在不济买块豆腐蘸辣椒吃也是好的,总之都夸好吃,也不知是为吃她做的豆腐,还是想吃豆腐。”正是这些人物的逼真感人,是一部完整的蜀河口色彩斑斓的社会史,在作品中得到了生动的艺术再现,圆满地实现了创作的目的。

历史烟云中一缕霞光 ——读历史长篇小说《蜀河口》

二、惊心动魄的情节描写和恰如其分的场景烘托,有力展示了蜀河口一段风云变幻,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感染力。

本书的魅力不仅仅在于人物的成功刻画,更在于它情节的汪洋恣肆浪漫铺陈,作者把这些故事情节写得充满激情,把历史和虚构交融,使历史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感到虚构的真实,其强有力的现实主义特征又显得非常质朴,由大量材料和细致观察得来的细节,把人物和场景表现得生动逼真壮怀激越,把读者带入一波又一波阅读的兴奋状态中而不能自已。作者的想象力如此丰富,洋洋70余万字、上下两册、77章节的巨著,一个事件连着一个事件,一个事件套着一个事件,多姿多彩,离奇曲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没有一个事件是重复的,没有一个事件不是让我们读得心惊肉跳魂飞天外欲罢不能,真正达到了小说情节引人入胜的效果最大化。足见作者编织故事的能力,这是小说备受读者喜爱的一个方面,我读到最后几章时那简直是连二赶三地读,废寝忘食的状态,直到最后一个句号出现,方如释重负又意犹未尽并且陷入深深的沉思和久久的回味,对作者的敬佩油然而生。

历史烟云中一缕霞光 ——读历史长篇小说《蜀河口》

展开全文

历史烟云中一缕霞光 ——读历史长篇小说《蜀河口》

三、带有地域色彩的语言生动贴切通达顺畅趣味十足,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最近的一次读书会上,知名作家丁天先生全面地罗列了《蜀河口》脍炙人口的语句,让我们再次感受到这部书语言的生动活泼,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惟妙惟肖,对事件的叙述准确练达,对景物的描写自然流畅,对民间风俗的描述生动逼真,文字简练又极富色彩,绮丽隽永的散文化风格给作品注入了活力,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显示了作者非同一般的艺术才能。

历史烟云中一缕霞光 ——读历史长篇小说《蜀河口》

四、正确把握了历史小说的写作要求,尊重历史事实,顺应历史潮流,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哲理意蕴。

历史烟云中一缕霞光 ——读历史长篇小说《蜀河口》

写历史小说,非常考验一位作者历史观的非凡驾驭能力,不妄猜不随心所欲胡编乱造,不能去任意打扮这个“小姑娘”,更不能像“抗日神剧”那样去意淫历史。我赞赏作者的是,他们对深受压迫备受蹂躏的人们深表同情,并带着愤慨的笔触对那些地方豪强狂暴狰狞面目进行了有力地揭露和鞭挞,表现出强烈的人道主义和爱憎分明的价值观。

历史烟云中一缕霞光 ——读历史长篇小说《蜀河口》

一个地方的历史其实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的缩影,《蜀河口》一书不仅仅写了蜀河口,还写到了旬阳、安康、镇安、西安,还有湖北的汉口、丹江口、老河口、襄阳、武当等地。借以描写当时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社会混乱和人民的流离失所深重苦难,把一个小地方的兴衰变迁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结起来,这是小说创作应有的高度。两位作者是家乡人写家乡事,面对家乡曾经的辉煌走向不可逆转的衰落,奏出的是回响而不是绝唱。今天的蜀河口相对于当年那樯橹齐发商贾云集四方辐辏的繁华景象,它是衰落了,但这是一种历史的前进呀!当你用上电灯后,你还会惋惜煤油灯、蜡烛的消失吗?当交通的硬件设施大为改观,交通工具更加现代化的时代来临时,河运的衰落就是不可避免的了,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历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赞的是,作者很好地把握住了兴衰变迁的历史趋势,没有为自己家乡的家道中落唱一曲挽歌,而是在历史的大幕落下的那一瞬间为我们留存了一段惊艳的画面。同为历史长篇小说作家的陈和强先生,曾经从时代、地理与交通三个方面解析了蜀河口从繁荣走向衰落的原因,非常富有哲理,且极具说服力。

历史烟云中一缕霞光 ——读历史长篇小说《蜀河口》

好了,我不想再更多的来谈论这部书的艺术特色、创作特点什么的,再说就难免拾人牙慧,我想说的是,这部书如果让某个大家名家老作家来写,也许是另外一种样子,也许会写得更好,但绝不会有现在这样的激情四射活力十足,不会有这样的生气勃勃热情奔放。两位新人以对家乡的痴爱之情,几乎是赤膊上阵,并且是初战告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其宽广的视野、鲜活的场景描写、周到缜密的谋篇布局和富有张力的语言特色,使作品避免陷入那种暮气沉沉按部就班仰承上意的故旧写法。真正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表现出了勇往直前的朝气、锐气和活力,似一股山野清爽之风迎面拂来,芬芳馥郁沁人心脾,读起来格外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他们的成功让我觉得,这部书的主要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部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历史小说,更在于涌现出来的这两位新手让人耳目一新的表现手法颇为老道,《蜀河口》还非得他们来写不可。

历史烟云中一缕霞光 ——读历史长篇小说《蜀河口》

我其实并不想加入对这部小说潮水般高分贝的赞美喧哗中,但如果不抱任何偏见的话,它的确值得赞美,而且也应当享有更高的知名度。今天的蜀河口,已经从一个繁华的水旱码头,演进到一个历史名镇,发展成一个旅游胜地,它脱尽风尘,卸去历史的重负,和中华大地上许许多多的城镇乡村一样,向着文明进步的方向大步迈进,而《蜀河口》这部小说的问世,为这个进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历史的烟云中划出一道耀眼的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