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繁忙的生活中,书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安静的空间,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在文字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的信仰,找到面对生活的力量。

我最初的阅读是从小画书开始。对于出生在70年代的人来说,童年的记忆里一定会有小画书。那时我们家里不宽裕,也没有什么零花钱,不过那时父亲出差的时间很多,他会在临走时给我们一笔钱,规定每天花1角钱买菜。我和弟弟就买当季最便宜的菜来吃,把钱一分一分地攒下来买小画书。冬天还可以在街上捡橘子皮来卖,干橘子皮8毛钱一斤,得钱了也可以买书。最刻骨铭心的事情就是从邻居龙伯伯家找空酒瓶来卖,龙伯伯爱喝酒,他家的酒瓶可多了,堆满半个房间。有一天我走在街上看到有收酒瓶的人,1毛钱一个。我灵机一动就去他家撒谎说要几个酒瓶来打酱油,他让我随便拿,我就拿了4个去卖,4个酒瓶最终变成了三本小画书,《闪闪的红星》《一双绣花鞋》《刘三姐》。我的书越来越多,最后终于拥有一大抽屉书了,这样我就可以用我的书与小伙伴们交换着看,真是开心极了。童年的时光,《阿里山的传说》《桂林山水的神话》这些小画书犹如春雨滋润我幼小的心灵,让知识和身体一起成长。

世界读书日 | 感悟读书

上初二的时候,邻家女孩介绍一本小说《青春之歌》给我,它是我读过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书中人物卢嘉川的形象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当我在读到他被捕入狱反动派打断他的双腿、扎破他的双手,依然不忘心中的革命信仰,带领狱中被捕同志反抗敌人的威逼利诱。那一瞬间我好像被一股光辉照耀了,在那个时代,是千千万万个和卢嘉川一样的青年,他们用热情、活力乃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渲染上鲜红的时代底色,奏响那个时代最动听的“青春之歌”。当时我对自己说,如果时光倒流,我愿意投身革命的洪流,在烈火中永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对诗词感兴趣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每每芦苇飘絮的时节,我便拿着一本书坐在河边,让思绪穿越时空,来到春秋,自己俨然是那个采荇菜的女孩,住在《诗经》里。

世界读书日 | 感悟读书

年少的我仿佛就是一只勤劳的蜜蜂,尽情地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喜欢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感叹王勃的才气过人。年少的我无数次在书中置身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站在洛水河畔偷偷抚摸洛神的飘飘衣袂。当然,作为一名小女子,我青春年少时同样喜欢琼瑶和席慕蓉。读琼瑶的小说本身没有给我多大的收获,但是它让我认识到宋词,琼瑶的小说里直接引用了许多宋词,那些优美与深情的文字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宛如一幅穿越千年的诗意画卷成了我一生阅读的最爱。刚开始是喜欢婉约派特别是柳永,喜欢他柔美、委婉、含蓄地表达情感的方式。年过半百之后,经历了许多人和事后再读宋词,更爱它那阴柔中的坚韧,现在我更喜欢苏东坡的行云流水、触处生春。读书让我不敢写诗,唐人的绝句让我知道诗歌永远属于唐朝;读书让我不敢填词,我明白词永远留在了宋朝的大江东去的时代和烟花巷陌里了。

世界读书日 | 感悟读书

散文是我一生中读得比较多的篇章,最初是在《读者文摘》中读到林清玄写的散文,当时我高考连年落榜,还爱生病,曾经以为自己人生就那样了。那些低迷的日子里,林清玄的文章像一缕春风拂去我心中的忧伤,教会我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现实,他的散文中散发出淡淡的禅学思想,让我感受到宁静与安详。余光中先生让我读懂中西合璧的清灵,朱自清先生总能让我读出平淡中的真情。读大学的时候,基础写作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余秋雨的散文,他的大气磅礴,他的广闻博识,他的纵横捭阖一下子就让我着迷。从他的书里,可以感知中华大地的疼痛,能激发你去读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事。

世界读书日 | 感悟读书

有位大哥问我:“你读过这么多书,有没有哪一本对你影响最大,有没有一本改变人生命运的书?”其实我已经记不得具体有哪本书影响我了。只记得有这么一段话:“当我还是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读书对人的改变也如此。

世界读书日 | 感悟读书

生命是短暂的,读书让空间拓展,时间延伸,用思想拓宽生命,生命得以永恒。

世界读书日 | 感悟读书

文/卢琼

世界读书日 | 感悟读书

编辑/陆青剑

世界读书日 | 感悟读书

二审/姚曼

世界读书日 | 感悟读书

三审/黄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