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节气一过,吹面不寒杨柳风。柳枝开始发芽,这个时候掠过枝丫、拂过面庞的风,就是春风了。

春天可以有很多诠释:春困,春倦,“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然不知大家如何理解“春天正是读书天”。我是这样理解:赶紧把好玩的有趣的书读好了,出门实践去啊——不读书,如何能更好地赏玩春天呢?

读书天

整个冬天,我都在蛰伏中读书。我选了很多与大自然相关的书,《听客溪的朝圣》是我近来很喜爱的一本。安妮·迪拉德是美国作家、诗人、博物学者,她自幼在父母影响下,从钢琴、绘画、舞蹈课到采集岩石与甲虫,均涉猎广泛,是内心充满激情的才情女子。但她在26岁那年,经历了一场几乎致命的肺炎,于是在弗吉尼亚州的听客溪休养生活了一年。这一年,她一边养病,一边深入地观察自然、体验生命,并将经历写成《听客溪的朝圣》。这本书使她在29岁时获得普利策奖,并在美国文坛激起巨大的回响,其影响力至今不衰。

读书天

翻开这本书,密匝的小字,大段大段的描述,一股激情、诗情扑面而来。她从春天写起,文辞激荡澎湃,流露着对大自然深切的热爱与敬畏。她观察飞鸟,“鸟飞既不经意又随兴,如同茎的卷曲,或是一颗星星亮起”;她观察地上的大眼纹天蚕蛾,“那湿湿的心脏里的一个细胞,里面会有一座森林,正摇摆着”;写树的生命力,“一棵大榆树,光是一个季节里就可能制造出六百万片树叶,全都十分繁复,却也不费吹灰之力”。她旁观造物的残酷,寄生者将宿主从肚子里吃空,几乎瞬间就成一张空壳。生命的传承基于这样你死我活的斗争,或者浪费——那些朝生暮死的虫子,产下成千上万的卵,死掉无数,单单靠其中的硕果仅存者,便成活了一个物种。在作者笔下,大自然既令人感到恐怖,也充满无限慈悲,而若你能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则已为你自己攒下了“一生的好日子”。

读书天

这是一个正值锦瑟年华的女子用诗人之心写下的自然礼赞,读来有种电闪雷鸣般的冲击力,能感觉到作者燃烧的灵魂。我被她所感染,跃跃欲试要合上书本去大自然探险。

读书天

作为一名大自然爱好者,我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去郊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我会给自己各种理由:春天要去赏花啊,梅花季、樱花季、牡丹季、二月兰季、百花季!夏天得去山间避暑啊,与夜晚的萤火虫邂逅一下。秋天的每一天都应该行山,那绚烂的树的色彩,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冬天,夜晚若下了雪,早晨我一定披荆斩棘奔去紫金山天文台,从那里俯瞰整座城市,好像从天际望向人间……

读书天

走在山里,我会拿着一本植物图鉴,一边走一边对照着看。紫金山是我经常暴走的地方。山势不高,但蜿蜒如龙,存有六朝、明代及民国时期的大量珍贵文化遗产,如六朝祭坛、无梁殿、明孝陵、灵谷塔、中山陵、天文台等。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紫金山森林屡经沧桑,后来国家重视,对紫金山进行了全面造林和封山育林,这里俨然变身一座“自然博物馆”。

读书天

我津津有味地辨识着在书中认识的常绿阔叶树,如青冈、石楠、冬青,落叶树有麻栎、栓皮栎、白栎、黄檀、黄连木、化香、南京椴等。有时实在分不清,也会用植物软件识别。山里很多古木还被植物学家贴心地写好了标识牌:这棵是百年枫香,那棵满树开着紫色花的是楝树,有苦槠树,就有甜槠树……

读书天

手里握着一本与植物相关的书,可以自在地在森林里游走大半天。深深呼吸吐纳,那里全是大自然的能量。我想与听客溪的安妮·迪拉德隔空对话,我很能理解她对听客溪的迷恋,大自然不但给予她包容,山涧的能量更治愈了她的身心。

读书天

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会在春天伊始,给自己列下许多计划。我觉得“阅读计划”必不可少。书本会给人们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不一样的视野与观察角度。能够沉下心来看一本书,一本与大自然有关的书,会让我们的身心收获不一样的洗礼与历练,超越自我界定的樊笼,向那更加广阔的天地间遨游而去。

读书天

春天来了,读罢书,出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