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乃人生至乐也!草木一秋,人生一世,谁也摆脱不了诸多俗事的干扰,也就需要修清净心,而读书是一剂良药。

读什么样的书最好,还得古人书。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的书籍、文章还是要追寻古人求学问道的脚步。一部二十四史,千秋人生百态,在饱经沧桑的贤者笔下都成了煌煌巨著,要读书就要读这样的有用之书。人生不可一日无书,好书犹如春日之甘露,爽快人心,古来传世之名著、汉赋晋文章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之传统经典也莫不如是,甚至各类笔记小说均值得一读。此类书籍,好书之人,大多喜欢。

还是要读书

当然除了书本,碑文亦不可忽视。虽然我近年也可能被认为是喜欢读书之人,其实做得还是远远不够,就拿最近偶然发现的碑文一事所载来说,我早年真是太大意了。据我们村清代一世袭碑记载,清乾隆二十年之前,我们祖上就有生员、增生、副生、吏员、三员六人,虽然未有登朝入殿之大才,却也是实足的文化人。因为以前我虽也查找资料,凭想象推测认为没有家谱,老祖先其实并没有文化,我的不认真简直愧对祖先,委实不该。现在看来,这六人是吴门学子恪守耕读传家、晴耕雨读的祖训最直接的见证,足可启后来之学者效仿践行,后世之人惟有更加认真读书修行,方可告慰先人在天之灵,不负前人所望于后人也。

还是要读书

还有一类书籍,因它重于实践,欣赏大于学习,故而不怎被好读之人所重视,但无疑也归属于好书之列,它就是古来著名书画家法帖、碑刻。法帖之重,首推兰亭。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的作品,文章书法均是一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可惜至今无缘一见。唐人冯承素、褚遂良,宋末元初之赵孟頫均有临摹本传世,俱是佳作,值得细读研磨。其它各时代之好帖,亦不胜枚举,值得好好的读,读它的字,赏它的文,足以明心静气,炼魂强魄。明末清初,碑学兴盛,傅山作为重要鼓吹者,其作品丰富了书法发展的路径,影响了好多人。晚清碑学思想的重要鼓吹者康有为先生的《广艺舟双楫》,抛弃陈习另辟蹊径,影响了整整一代书风。不断读好的碑刻之文字,亦能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增长见识、提高水平。有时感觉读帖赏碑真是一种享受,它的重要功能似乎可以理解为——付法传心之学,修行解世之道。如此之书常读,何乐而不为。

还是要读书

除了需要认真读以上书籍之外,当然为了事业读所从事之专业书籍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书更需要精读和细读,因为生存和生活的意义都会在其中展现,人生的价值也都在其中弘扬。

还是要读书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实,人生更多的时候是在读无字之书,若不能洞明与练达,则万事俱废。古来读无字之书有大成就的人也大有人在。在传统农村深明事理却无书本学问的村贤族长,经历宦海浮沉逍遥隐居的名士风流,甚至是愈挫愈勇求贤进冠的相才将领,他们的无字之书读得不比有字之书少。就连已经得道成仙的铁拐李亦非常重视读书,他在八仙外出游学时谆谆告诫诸位仙人要秉承“非关因果方为善,不计功名始读书”的理念,他是把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都作为修仙悟道的看家本领了。

还是要读书

要不断提高修养,唯有读圣贤有字之书、修圣贤无字之道,因为唯有圣贤的教诲,才是真正安放心灵的净土。前几年,有位朋友为了鼓励我读书,专门为我刻了一方印章“读书方为至乐”,至今想起,感触颇深。实际上,人生机遇,万事随缘,有字无字,当读则读,不用去选择;有志无志,当立则立,不用去构想。读就要读出个模样、读就要读出个境界、读就要读出自己,要真正读懂。读懂了才是真的在读书的路上,读懂就是真正在修清净心,就是修行和悟道,就是正己化人!

还是要读书

还是要读书!

还是要读书

□吴鹏程